具才软件 教育综合 学科资源 具才视界 站主习作
工具软件 图片频道 本站消息 电脑手机 故乡渭源

当前位置:具才苑资料频道故乡渭源渭源历史


渭河形成的历史变迁

作者:程俊珊  来源:程俊珊博客
发布/更新时间:2013-04-03 09:17:05



(接上页)


  鸟鼠同穴获名山 夏禹导渭定河源
  鸟鼠山位于黄土丘陵区,地质构造属中祁连东延部分,北部与马啣山衔接,南端与西秦岭北坡相邻。地貌属背斜岭,北缓南陡,西高东低;纵穿隆起带形成“黄土岛”,在半阴坡与秦岭山地衔接,形成洮渭河分水岭,分水岭叫鸟鼠山。
  《水经注》十七卷曰:“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山在鸟鼠山西北。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地说》曰:“鸟鼠山,同穴之枝干也。渭水出其中,东北过同穴枝间,既言其过,明非一山也。又东北流而会于殊源也。渭水东南流,迳首阳县南,右得封溪水(清源河),次南得广相溪水(锹峪河),次东得共谷水(唐家河),左则天马溪水(秦祁河),次南则伯阳谷水(莲峰河),并参差翼注,乱流东南出矣。上述为北魏郦道元注释,和历代百姓口传相符,笔者的祖父出生于清朝,年青时在龙王沟访亲,当地老人说,祖先时叫鸟鼠山,是禹河发源地。50年代县建置“鼠山乡”,现在叫“鼠山村”。渭源较早有清《康熙县志》民国15年修《渭源县志》、《陇西县志》都记载渭水源、鸟鼠山在龙王沟。以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形成百姓口碑,打造了千载古地名。同时历代史志,翔实佐证,鸟鼠同穴,世间罕见,稀奇少有。因此,渭源距城8公里的鸟鼠山,青史留名,名传千古,任何禽鼠山系是不可替代的。
  《水经注》四十卷注:《地理志》曰:“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西南”(汉首阳县在癿羊口)。郑玄曰:鸟鼠之山,有鸟焉,与鼠飞行而处之,又有止而同穴之山焉,是二山也。鸟名为鵌,似鵽而黄黑色,鼠如家鼠而短尾,穿地而共处,鼠内而鸟外。孔安国曰:共为雌雄。杜彦达曰:同穴止宿,养子互相哺食,长大乃止。张晏言:不相为牝牧,故因以名山。《山海经》二卷西山经注释:“据古人讲,这座山上有一种叫做鵌的鸟,长的像燕子,而羽毛是黄色的,又有种叫做鼵的鼠,和一般的家鼠相似,但尾巴较短。它们穿地几尺深,鼠在洞里住,鸟在外住,和平相处。”《水经注》二卷著:《十三州志》曰:“洮水在城西北流,又北,陇水注之,即《山海经》所谓滥(jiàn)水也(今东峪沟庆坪河)。水出鸟鼠山西北高城岭,西经陇坻,其山岸落者,声闻数百里”。这些古典名著详细清楚地记述了鸟鼠山的来历和地理位置。
  鸟鼠山是鸟鼠同穴山的简称。历史上鸟鼠同穴山是当今龙王沟脑的鸟鼠山,近年有些学者认为西秦岭末端的壑壑山也称鸟鼠山,是渭水源头。看待这个问题,必须以史为鉴,了解历史,分析资源变迁,尊重祖先的口传。因此,必须明确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明确地质地貌构造的内在关系。渭源主要由两个地貌组成,南部秦岭和北部为黄土丘陵区,地质结构和地貌特征互有差别,地上生物均不相同,因而不能混为一体,同属一山之名是误解。秦岭山地海拔高,封冻期长,土层薄,以岩石为母质,几乎无鼠洞,既有鼠洞,在岩石母质上怎能穿地几尺?于实际不符。黄土丘陵壤土深厚,属草原地带,气候温和,洞穴较深,有利于鸟鼠栖居生存。笔者考查,三千米以下地区,鸟鼠普遍,以上极少。鸟鼠分布在黄土丘陵区是正确的,毫无疑问的。有人探穴找鸟鼠,寻物取证定山名,可想而知,多少世纪过去了,时代在变迁,生物在进化,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如今,不上半个世纪,就连喜鹊都不见了,更何况找到鵌鼵同穴的迹象呢?鵌、鼵已成遥远的神话,有些作者见到的鸟鼠,非能代替鵌、鼵。徐话说:物以希为贵,鸟鼠山独有鵌鼵才闻名遐迩,彪炳历史,应诊惜殊荣,保护王牌。如全国普遍都有,渭源鸟鼠山就失去千古历史价值。二是地理环境造成渭河属不对称水系,北部黄土高原分布的支流、面积均大于南部,在干旱缺雨的季节,常出现季节性断流。源头断流改河源,那么北部支流秦祁河、咸河、散渡河、葫芦河、牛头河、通关等河,断流比渭河源头更为突出,这些支流源头向什么地方改?如再过若干年,清源河又断流无水,渭河源头再改向何方。三是历史众多官宦名人学者,探源溯鼠。秦始皇西巡渭源、汉将冯奉世屯兵,马武征羌戒,三国姜维失算云盘岭,隋炀帝蹬鸟鼠山、隋薛道衡奉詔探鳥鼠,唐李世民西征探源、唐王昌龄过关山、唐薛道衡、岑参、王维、宋王韶、元李思齐、明徐达、清左宗棠、清杨景熙、清吴镇等著名政治要人和学者,都观光考研了渭水源头,并未提出疑问。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不但考证了鸟鼠山,而且考察了清源河、五竹寺,也没有把支流清源河说成渭河源头。
  黄土丘陵的鸟鼠山,史载源远流长,文化内涵博大精深,龙王沟脑代表鸟鼠山主峰是不可改变的,唐刘禹锡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人们千古未见的鵌鼵繁衍栖居过,才闻名全国。因而,只有强化保护,力争改善生态环境,才能确保千古名山的殊荣。
  挖掘蕴藏积淀,弘扬大禹文化。《史记》载:“大禹出西羌”,《荀子•大略》曰:“禹学于西王国”。大禹是我国历史上的五帝之一,姓姒,以母姓,父姓姬,名文命,也称夏禹,因“度九山、陂九泽、开九河、定九州”治水有功,又叫禹贡。上古尧帝时期(公元前2277年),中华大地连下九年大雨,山洪暴发,水势奔腾,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山体崩塌,堰塞积水,弥漫接天,包围山岭,淹没丘陵,神州大地汪洋一片,水患泛滥成灾,禾稼淹没,阡陌毁坏,百姓无家可归,沉陷于水患中。
  公元前2277年左右,尧帝派夏部落首领鲧带领百姓去治理洪水,鲧或作鮌,字熙。采取“湮、障”筑堤坝堵水方法,这儿堵住了,那儿又冲毁了,治水九年水患不息,毫无成效,洪水如故。尧婿舜建议,鲧对失败要负责。舜姓姚名重华,舜摄政天子后,因鲧治水无功,遂将鲧处死,命鲧的儿子为首领,继续带领百姓治水。禹认真分析父亲失败原因,总结失败教训,采取“疏导”方法,开凿水道,疏通水路,他40—53岁,历经十三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禹娶妻涂山氏,婚后四日奉命治水,四年露过家门,涂抱生子来迎,涂恋儿泣,禹为治水,急速离去,一心扑在治水上,终于平息治服了水患。
  大禹(公元前2254—2242年左右)先从洪灾最凶烈的黄河开始,治理最大支流渭河。带领皋陶、伯益、蚩尤、应龙、河伯、后稷、之交、国哀、真窥、横革、契、羿以及天地十四将,发动民众,统领治水大军,爬山越川,“左准绳,右规矩”,带着简陋的石斧、石刀、石铲、木耒等工具,不避寒暑,足临终南山(陕西)、敦物(天水),溯流而上,沿途寻找泛滥根源。来到渭水源头,见一座矗立大山,主峰南北走向,支脉东西走向,驻足观看,山林密布,峡谷幽深,奇峰林立,古木参天,三面环水,峡谷湖积聚水,漫淹山脚,波浪滔天,优似仙境。水后山上,但见沿途美玉遍地,池谭有鱼鳋、鳣、魮、鴽成群,其状如覆铫,鸟首鱼翼鱼尾,声如磬石。山垇中有三眼清泉,呈倒“品”字状,泉水淙淙湧出,禹便确定为“渭河”发源地,后来人们因大禹到此,便称“禹河”。山崖绝峰峭壁上有一洞穴,鸟鼠常期同穴栖居,鸟叫鵌,长得像燕子,羽毛是黄色;鼠称鼵,和家鼠相似,尾巴较短,穿地几尺深,鼠在洞穴里住,鸟在洞口栖,和平相处。便称“鸟鼠同穴山”,简称“鸟鼠山”。位于东经104007′北纬35008′处,海拔高2423米。
  大禹上到山顶端,观察水患原因,看到鸟鼠山东西两侧,由于山体滑坡塌陷,形成串珠状堰塞沼泽湖潭具多,渭河流域,仅现在后河亭到鸟鼠山7.5公里地段,就有五个堰塞湖,笔者通过实地考查,沟谷下切,古代积水层十分明显,最深水达50米以上,一般的水深为30米左右,峡谷最宽地带达1公里以上,果园段南谷长10多公里,整个峡谷变成特大的天然水库,相当500万立方的4—5个大型水库。这些堰塞湖水泛滥,给下游百姓代来极大灾难,直接影响华夏人民的生命安全,只要疏导湖泽流畅,灾患自然平息。
  大禹找到洪水泛滥的根源,不在于渭河泉源,主要是这些堰塞湖积聚了大量水而导致的结果。于是召集众将,率领众人,劈崖凿石,开掘水道,疏通堰塞湖积水,平息了水患。并在水口筑有特大壁水石,防止泻水一湧而出,造成更大灾患。这些壁水石至今显而易见,呈现在原导渭渠道旁的山崖上。据传说:大禹在治水开山时遇到困难,疲惫不堪,便躺在一块大青石上睡着,见位老人驾云而来,送给他一把宝剑。醒来后老人不见了。后来他用剑斩妖魔,除水怪,劈山崖,加快治水进度。大禹开渠导渭时,常有水怪伤害百姓,吐云驾雾,降雹残伤治水民众。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大禹导渭已约4264多年历史。在这片故土上,经流水冲刷,显露出古代崩塌、沉淀、淤积的地质痕迹,証明大禹导渭是为了疏通常年累月的积水,防止堰塞湖泽垮塌,给下游人民造成灾难。不论神话还是传说,大禹导渭的足迹已成史实,功勋永远是渭河儿女的口碑。大禹捍卫了中华文明,华夏民族的脊梁,渭河文化的脊梁。历史上周代早就在鸟鼠山“品字泉”旁建立了禹王庙,几经风云沧桑,多次毁修复建,至今尚存,又立碑纪念大禹功勋,是渭源古老的名胜古迹之一。大禹导渭、鸟鼠山两大传奇,已在渭源人民心中,祖祖辈辈传流到今。
  纵览渭河源头史话,渭河源头获名有三点依据,一是黄河古道切入口,二是奇有罕见的鸟鼠同穴遗迹,三是古代大禹导渭的中心地点。中国早期朝代建置在渭河流域,历史文化较发达,渭河探源寻根早于其它河源,认识了解应用渭河,比其他河早千年之久,古代命名定源,是以名山名人做根据,是比较科学的。因此,贯彻党和国家发展文化重要指示,尊重历史,关注渭河,了解渭河,宣传渭河,爱护渭河,保护渭河文化,正本清源,是当务之急。

上一页  [1] [2] 

[]



本栏最新

  • 渭源古城记忆
  • 渭源秦长城
  • 渭源五名历史人物
  • 西部花儿集锦
  • 渭河地下的暗流在哪里?...
  • 唐代赋文中的渭河
  • 渭源和平解放和建立人民...
  • 南河滩的前世今生
  • 清代渭源县令 朱凤翔
  • 渭源首阳山五台纪胜
  • 谁决定了渭河的源头?谁...
  • 大渭国传说
  • 渭源歇后语81条
  • 上个世纪的渭源一中
  • 渭源的方言、谚语、俗语...
  • 渭源战国秦长城 大地之上...
  • 本栏热点

  • 会川牡丹山血案
  • 渭源民国年间的兵匪之灾...
  • 首阳县、渭源县建置沿革...
  • 渭源老革命陇右地下斗争...
  • 渭源首阳山:伯夷叔齐采...
  • 甘南民变在渭源
  • 上个世纪的渭源一中
  • 渭源的方言、谚语、俗语...
  • 渭源会川的赵土司与藏族...
  • 渭源县历史沿革
  • 渭源民国十八年饥荒
  • 历史上的“渭源大学”
  • 渭源婚俗趣谈
  • 引洮工程在渭源
  • 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的传...
  • 渭源县“大炼钢铁”始末...
  • 渭源县三大历史疑问再考...
  • 再话渭水源头
  • 文化名山——渭源五竹寺...
  • 姜维设伏打援失败的渭源...
  • 首阳山之谜
  • 渭源县建县历史超1400年...
  • 最新资料

  • 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
  • 别太善良,别太大方,别...
  • 大事见能力,小事见态度...
  • 《甘肃教育》投稿指南
  • 麻辣烫跟风之旅
  • 强者不争,慧者不露,善...
  • 重游首阳山
  • 实拍甘肃省渭源县“首阳...
  • 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
  • 同学聚会发言范本
  • 集体备课如何转型升级?...
  • 为啥古代的人喝酒千杯不...
  • 要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
  • 退休生活18点
  • 中小学校、幼儿园消防安...
  • 超详的小学数学知识点归...
  • “硬核”实宠全国游客,...
  • 数学帮你管住自己的嘴巴...
  • 千年困惑,我们为什么要...
  • 大气磅礴的领导讲话排比...
  • 正确处理教学与教研关系...
  • 能“叫醒”一个人的,是...
  • 熊孩子是惯出来的,好孩...
  • ××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
  • 别人的屋檐再大,都不如...
  • 渭源古城记忆
  • 再优秀的老师,也弥补不...
  • 论怎样上好高三试卷讲评...
  • 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
  • 听课记录到底应该记什么...
  • 一位生活简朴到“另类”...
  • 如何缓解孩子对教育的焦...
  • 笨人自有笨人的光辉
  • 中国历史上十大兵家必争...
  • 52个教师常用网站
  •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
  • 退休打油诗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 中国的自然之最和古建筑...
  • 尖子生培养的一些做法

  • 全站导航

    软件频道

    具才软件 工具软件

    资料频道

    ┌─── 本站视界───┐

    世事观察 茶余饭后 做人有道
    名家论道 时势聚焦 酸甜苦辣
    涉猎有益 老年生活 多彩世界
    人生领悟 定西甘肃 抗击疫情

    ┌───具才习作───┐

    数学教研 教育思考 高考探索
    管理拾零 人生记录 社会视角
    信息技术    

    ┌───故乡渭源───┐

    渭源历史 渭源当今 渭源儿女
    靓文摘发 南坪文丛 维和记事

    ┌───教育综合───┐

    政策条规 学校管理 工作博览
    教师参考 教学常规 教育探究
    教育万象 高考关注 家校共育

    ┌───学科资源───┐

    数学资源 数学参考 语文资源
    英语资源 理综资源 文综资源
    多科综合    

    ┌───站内消息───┐

    站主消息 站务信息

    ┌───电脑手机───┐

    操作系统 软件应用

    图片频道

    学习交流 合作共事 天伦之乐 为照而照
    良师益友 省外旅行 省内游玩 奇妙自然

     


    站主其人 | 网站帮助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具才苑是一个主要以中小学教师、师范类学生、中老年朋友为主要服务对象,教学资源丰富,兼顾社会关注问题的小型综合网站。具才苑是所有具才软件的首发官方网站,因此在这里下载的具才软件才是最新最可靠的。具才苑资源全部免费下载。因手机浏览者越来越多,本站作了全新改版,力求手机、电脑用户都能使用。如因此给您带来不便,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