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更新时间:2022-01-19 10:57:50

【说明】2021年9月14日,合肥市教育局下发《合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就作业时长、难度、内容等提出要求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并且对义务教育12个学科的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规定,有些还给出了作业设计示例,对老师们改进作业设计非常具有参考解决意义
。
一、作业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1.培育核心素养。通过作业设计,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就,增强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是非、讲规则、辨善恶,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健全人格;了解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具有初步的宪法意识、法治观念等;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意识。
2.加强红色教育。作业中渗透对学生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当今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自己所应担负的历史责任,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精心选择素材。要坚持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相统一,选择重大时政热点材料,宣传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新理念、新举措;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理性分析社会现象,培养亲社会行为和社会责任感;要有一定的人文内涵和思考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关注学生成长需求和兴趣爱好,更好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4.科学设置任务。作业不能试题化,而应问题化、实践化,反对“题海训练”。要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挥作业促进高阶学习与综合育人作用,反对作业停留在低阶学习的操练,更不能让学生简单抄课本就能完成;不能生搬硬套中考题型,僵化答题思路,禁锢学生思维。作业参考答案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除必要的答题规范外,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有创新性的答案。除了问题探究,教师可引导学生完成一些体验性、探究性、活动性任务。
二、作业形式的设计与实施
1.坚持书面与非书面、传统与创新作业相结合。教师可以精选一些高质量的、典型的习题,可以自主设计一些思考探究题,也可以要求学生熟读课本。针对特定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写感想体会,也可以搜集一些学习素材。鼓励创新作业形式,布置一些社会实践类的作业,比如引导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开展社会调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必要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辅助作业设计。
2.坚持课堂与课后、课本与校本作业相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同步安排一些课堂练习,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课后布置适当作业,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总结反思学习过程,布置适切的促进及时整理与实践应用的周末作业以及促成整体学习并落实诊断与补偿的单元作业。挖掘课本资源,充分使用好统编教材中的“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拓展空间”等栏目。同时,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体系,开展校本化作业设计与实施教研活动,加强协同备课,自主设计适切性的校本作业。
3.坚持共性与个性、硬性与弹性作业相结合。在整体把握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教师要考虑并尊重不同个体的差异性,设计并实施分层作业。比如有些基础性的作业,适合全体学生做,就要求大家必须完成;有些难度比较大的作业,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同时,在学生作业负担相对集中的时候,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作业的,允许学生缓交作业。
4.坚持学科与综合、短程与长程作业相结合。作业设计在坚持学科逻辑的同时,更要关注生活逻辑,关注道德与法治学科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同向同行,发挥综合育人功能。除了要求学生即时完成或次日上交的短程作业,教师还可以设计与布置一些长程作业,即要求学生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完成的作业,如利用集中时间自主状态的假期开展项目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