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更新时间:2022-10-02 09:51:43
2021年诞生的孩子是20后的第一批。从奋斗自强的90后,到极具个性的00后,再到初展风貌的10后,更迭不断。
新生的一代又一代的人站在时代的最前端。新旧交替之间是社会发展与运作的基本规律,新鲜的血液不断产生发挥作用,而另外一批人正在逐渐老去。
60后的压力:成长在困境
我国法定最晚退休年龄是60岁,这也意味着,迈入新世纪的20年代,上世纪的60后开始逐渐退休。

当我们看向这代60后,就会发现,从他们的出生到退休,就是我们国家从建设初期到如今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卷。每一个重要节点,每一处细枝末节,都与60后息息相关。
相比于出生在新时代的年轻人,60后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60后代表着1960年到196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出生时,由于严重的左倾错误,加上三年自然灾害,新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
1961年,持久的干旱遍及黄、淮河与长江流域,河南等粮食大省产量呈现滑坡式断崖,进而引发了全国性的饥荒。
缺少米面,只能靠红薯地瓜填饱肚子,饮食不均衡引发的浮肿病更是导致大批大批的人死亡。
据统计,1960年我国减少人口1000万。千万人没有熬过那段艰苦的日子,而60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生。
这种情况下的诞生为家庭带来了喜悦的同时,也让家人们发愁该如何养活一个个的孩子。

所幸中华民族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广大农民哪怕是吃树皮草叶,也终于熬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1964年粮食丰收,饥荒逐渐缓解。
但是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要经历艰难的考验,尤其是经历了那个十年岁月。据应增效益推算,当时十年间我国损失的直接经济高达5000亿元,这极大地阻碍了新中国发展的脚步。
然而,在这期间,我国依旧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这也给了60后极大的鼓舞与激励。如东方红卫星,原子弹,籼型杂交水稻等,都强烈地振奋了恰在学生时代的他们。
再残酷的打击,也不能摧毁他们对真理的追求与对国家的忠诚。他们正是在这种经历中,逐渐体会到精神的韧性,培养了顽强拼搏,挣扎着也要走下去的品质。

60后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曾一度被耽误,而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们又一次获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那年冬天,577万考生走入考场,奔赴新的人生目标。那正是60后的时代,他们从被下放的农村、草场、工地汇集在一起,从一无所知到自学成才。
最终,尽管只有30万人左右被录取,但是极大地鼓舞了还是学生的60后,越来越多的人参加高考,考入理想的学校。而没有被录取的人,也带着习得的知识,重新寻找到了热爱的事业。
无论哪种结果,知识始终是支持他们的精神力量源泉。
改革开放:60后艰苦奋斗的开端
而60后最辛苦的几十年,却是从改革开放说起。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次年设立经济特区以后,大批的年轻的60后收拾行囊,从内部地区赶往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
60后背井离乡,来到当初一穷二白的小渔村。深圳市从建市之初的30万人口,发展到如今常住人口超过1300万的规模,其中60后在最初的建设发展中起到了奠定基础的关键作用。

留在农村没有选择出去发展的人,也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作出着贡献。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正值年轻的60后将浑身力气都挥洒在自己负责的土地上。
从1978年到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由6595亿斤增长到60194万吨,正是那一代60后将自己的半生都倾注在农业建设上,才有了如今中国的粮食奇迹:7%的耕地养活22%的人口。
(续下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