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才软件 教育综合 学科资源 具才视界 站主习作
工具软件 图片频道 本站消息 电脑手机 故乡渭源

当前位置:具才苑资料频道学科资源数学参考


对数学课改二十年的若干思考

作者:王鹏远  来源:转载
发布/更新时间:2021-11-15 15:56:20



【王鹏远简介:数学名师,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曾任北京教研院和教育部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兼职教研员,参与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数学课标的研制,新教材推广及“国培”数学教师培训。与张景中院士共同组织“超级画板与数学新课程”研究,合编《少年数学实验》一书,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金奖。三十年前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编写有关书籍六本,数学教育论文百余篇。 】

对数学课改二十年的若干思考
融汇中西第二届教育论坛讲演稿
王鹏远

尊敬的怀有一颗颗赤子之心、热心我国基础教育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王鹏远,北大附中退休数学教师,很高兴有机会通过网络与大家隔空交流!
今天是2021年11月6日,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将迎来2022年,也就是说,21世纪五分之一强的历史又要翻篇了。
时间过得真快,2001年我们启动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如今20年一晃而过,课程改革走过了整整20年;2001年我刚退休,20年一晃而过,如今我已成为白发老翁,真是岁月不饶人呀!站在这个时间的节点上我思绪多多。20年间,我们的教育经历了那么多的变化,或许有许多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吧。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话题是“对数学课改二十年的若干反思”。
以下是今天报告的提纲:
功臣还是罪人——一个关于“课改”的沉重话题
中国特色和国际接轨
教育改革还是教育革命?
争论不休的“教学模式”与形成短板的教材建设
多说几句——对最近教育大“地震”的一些思考
一、功臣还是罪人 ——一个关于“课改”的沉重话题
1、从人教社数学资深编辑蔡上鹤先生的问题谈起
记得仿佛是2003年,在一次出差的火车上偶遇人教社数学资深编辑蔡上鹤先生,也许是他与我过于熟悉的缘故吧,劈头盖脸就半开玩笑地跟我说:“听说你参加了“课标”的制定,你觉得你是功臣还是罪人?”,我当时无言以对。虽然是句玩笑话,多年来我却一直觉得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那就是对本世纪初启动的课改的评价:是“功”还是“过”?
作为一个退休多年的普通教师,我没有资格也没有水平对这个敏感话题给出全面准确的评价,但是既然我参与过“课标”(实验稿)的讨论(包括上世纪末参加北师大严世健先生主持的关于探讨新世纪数学教改的讨论班),参与过新课改教材的推广和培训,主持和参与过教育部组织的教师“国培”项目,过去20年间还是对数学课改的某些具体问题有一些想法的,现与同行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
我觉得现在重要的是要从关心教育深入推进的大局出发,科学冷静地反思这段教改的历程,它有哪些成功的地方,也还有哪些需要汲取的教训,至于个人或小团体在这场教改中的功过荣辱是非不应过多的关注,这样才能有一颗平常心,多一些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关于这场课改评价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目前,关于这场课改的评价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主流媒体是高调赞颂这场改革的。
中国教育报元月11日课改20年特刊刊登了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的一篇文章。文章的开头写到“为迎接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纪之交,我国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启动了“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拉开了新中国历史上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
中国教育报另外一篇课改20年特刊对负责推动课改的原负责人的访谈中写道:“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这场在960万平方公里展开的新的教育革命,改变了教育教学方式,确立了全新的教育管理制度框架,重塑了1700万教师的教育生活方式,甚至还在以更深的力量改变着国家的未来。”
这两篇文章都以浓墨重笔充分肯定了这场教育改革或教育革命,讲到它的改革力度之大,改革理念之新,改革影响之深远。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更是谈到:对于中国前途没有一件事情比2001年启动的“新课改”更重要,这就更加抬高了“新课改”深远的历史意义,“新课改”或将以伟业载入史册了。
最近,2021年六月份的“基础教育课程”刊登了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的文章,也是高调肯定这次课改历史功绩的,文中称“21世纪初开启的基础教育改革是我国学校教育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的伟大征程,给整个基础教育界带来了无尽的活力。
然而民间对”新课改“的评价却有另外一种声音。
在网上我们看到一位中产爸爸的怒吼:我宁愿我的孩子,回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时代,明显与主流媒体唱反调。这演讲稿的题目是《教育,我们这一代父母的迷茫》。讲演者储殷,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也曾是《我是演说家》全国总冠军,更是一位四年级小学生的父亲。他的演讲,阐述了当前家长对教育改革的迷茫和困惑,或许能代表很多家长的心声。
储殷在演讲中提出“教育改革喊了这么多年,学生、家长的负担越来越重,社会的焦虑越来越明显。”“教育改革是否成功不要问设计者,要问我们这些实际改革的承受者。”“中国的教育改革到今天为止,如果没有勇气反思对家长造成的压力,如果没有勇气去面对现在真正学校课堂中发生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教育连最基本的诚意都没有,谈什么改革?”
储殷谈的不是特殊的个案,而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试问,经过20年的教育改革,现在有多少中小学学生能保证八小时睡眠,有多少学生不得不上课外补课班,中国的家长要为孩子的教育承受多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从这个角度看,教育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了,我们能认定现在的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吗?新课改的先进理念与实际效果怎么有那么大的差距?
另外,据一些大学教授反映,近些年来新入学的大学生的质量有所下降,从中学的“奋力拼搏”到进入大学后的“躺平消沉”,这也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教育为什么会引起社会的普遍焦虑?
3、从激情燃烧的宣传转入冷静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思考
客观地讲,教育改革的成果毕竟不是靠高调文章宣传出来的,而是需要依靠实实在在的改革效果证明的,需要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对于20年的新“课改”至少应该能从轰轰烈烈的激情燃烧的宣传转入稍微冷静些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思考。
我不是全面否定新课改,从数学学科的角度看,新“课改”关注学生和自主学习、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加入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内容是应当肯定的,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但能不能说新课改是伟大征程,给整个基础教育界带来了无尽的活力,这场在960万平方公里展开的新的教育革命,重塑了1700万教师的教育生活方式,甚至还在以更深的力量改变着国家的未来。” 这显然把话说大了!
二、中国特色和与国际接轨
1、20年前一次关于课标的研讨会
二十年前,由当时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主持,在北京海淀区花园路应物所礼堂组织了一次关于课程标准的讨论会,会期一天。参加的有一些数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并被推举作为小组代表在下午作了五分钟发言。我在发言中谈了三点:1、这个标准应该署名中国的数学课程标准,它不是美国或别的国家的数学课程标准,应该体现中国特色;2、这次“课改”应该有明确的总的改革理念作为指导;3、这次改革似应逐步、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比“革命”的提法更恰当也更为稳妥,急于求成的“革命”承担的风险会很大。我发言后张奠宙教授坐不住了,他上台作了补充发言表示支持我的意见。
2、对中国特色与和国际接轨的一些反思
二十年后反思这场改革,不能不承认我们没有处理好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关系,在这些年,我看到了一些从国外盲目引进的做法。
1)从“奥式微笑”谈起
这是当年在首都师范大学一场给研究生组织的讲座中的发生的一件事。学校从外地请来的某知名教授介绍课改培训教师的经验。在他的PPT上呈现了奥式微笑的标题。我当时一愣:什么是奥式微笑?后来在教授的PPT上呈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多幅微笑的照片,原来教授宣传的“奥式微笑”是奥巴马微笑!然后教授让老师们用嘴横着咬住筷子,练习微笑。我想:微笑谁还不会,难道还要咬住筷子向奥巴马学习,有无此必要吗?这也应该作为课改培训教师转变观念的内容?
2)关于课堂评价的“S—T”理论
这是当年在山东济南一场教师培训会上发生的事。某教授在教师培训时引入国外的“S—T”理论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是否以学生为中心的标准。
乍一听不知这种先进的教学理论为何物,听教授解释才明白:S表示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T表示教师活动的时间,如果S大于T就表示这节课以学生为中心,S小于T就表示以教师为中心。我想这也太机械了吧!看来最好是教师不讲了。
在20年的课改中就出现了如下的问题:课堂上教师讲还是不讲,讲多少时间最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把学生的学与教师的讲对立起来难道就是新课程的理念吗?为了突出这个S,还有不少学校的座位的安排由“排排坐”改成了“圈圈坐”,…….
3)关于机械的螺旋形上升
第一次听到“螺旋形上升”是在“课标”公布前的北师大的讨论班上。当时我们不止一次地学习了美国的课程标准,接触到这个理念。作为一个普通中学数学教师限于水平我提不出更多的问题,觉得学生的认识不能一次完成是有些道理的,但感到机械地搬用国外提出的“螺旋形上升”的理念似乎不太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些内容完全可以趁热打铁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为什么不临门一脚推门而进,而等知识放凉了再来一个螺旋形上升呢?在以后课改的实施中,我们的确看到了某些机械化的螺旋形上升的处理:如小学讲平移、轴对称和旋转,初中又重复讲同样内容;高中解析几何学完圆和直线之后放一个学期之后再学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螺旋形上升”本来是处理教学的难点的,有些概念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次完成(如函数的概念),而上述内容完全不需要如此处理。
4)从“发霉的奶酪”一文可以看到的
让我们再看看专家权威的论点。华东师大的钟启泉教授在他的“发霉的奶酪”一文中有下面一段话:“当我们欣喜地看到孔子也被其它国家顶礼膜拜在”庙堂“之上时,我们又何不能从卢梭、杜威那里吸取有益的养分呢?那种动辄就斥责他国的教育思想引入太多,而忽略或忘记本土思想的言论,其实就是狭隘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在作祟。”看来,钟教授大力宣传的杜威的教育理念似乎是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了吧!
我们承认杜威的学生中心论有积极的因素,但并不全面,也受历史的局限。机械地引入这种理论或将全面否定教师的作用。最有说服力的是这些年来深受杜威教育理论影响的美国基础数学教育的明显退步。
其实从逻辑上分析,钟教授的文章也值得推敲,“孔子也被其它国家顶礼膜拜在”庙堂“之上”是这段话立论的前提,但现在有多少国家把“孔子顶礼膜拜在庙堂”之上却缺乏数据支持,但专家把他国教育思想引入太多却是事实。例如就在2021年六月份的“基础教育课程”刊登的钟启泉教授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众多大众并不熟悉的外国人的名字:格里芬、马轧诺、泰勒、安得森、钮曼、莫杰。钟教授用这些外国专家支持此文的观点,而曲高和寡,普通教师根本不熟悉。试问钟教授对本国的教育思想、言论、经验重视够不够呢?如上海的青浦经验,传统教学的启发式,数学课上的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及时反馈,课改以前数学教学就强调的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北京已故的孙维刚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经验,北京四中已故的周长生老先生的教学思想和经验,北京大学原校长、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丁石孙的教学思想和经验、张景中院士提出的教育数学的思想等等。为什么钟教授对这些只字不提呢?而当有人对钟教授提出不同意见时就被扣上“狭隘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在作祟。”的帽子,这是否有些霸道和盛气凌人呢?
实际上,我们有些课堂的“以学生为中心”是以学生表面的外在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中心,课堂热热闹闹华而不实,学生收获甚少。张奠宙先生曾批评为“花里胡哨” “以学生为中心”被误解为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翻转课堂等单一模式。
3、继承传统、锐意创新、独立思考、融汇中西
我们的意见是:对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应轻易否定。对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能盲目的全盘吸收移植。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当然非常必要,但和国际接轨也不能只盯着美国,我们可以分析美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哪些应该作为反面的经验教训,同时,德国和以色列的基础教育有哪些也是可以借鉴的?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国外也在借鉴我们的教育经验,最近有报道说,英国小学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得益于和我国上海教师的交流。
所以,中国的教育归根结底要靠我们根据中国的国情去设计,要通过自己的大脑独立思考,既借鉴国外的先进思想和经验,也注重传承和发扬我们自己教育的优秀传统和经验。教育专家的工作不应只限于翻译国外文献,盲目追赶所谓世界潮流,把它们简单复制到国内。我们需要的是:继承传统、锐意创新、独立思考、融汇中西。

[1] [2]  下一页

[]



本栏最新

  • 如何备好一节数学课
  • 小学数学“11个核心素养...
  • 丘成桐:成功=父亲鼓励+...
  • 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
  • 2023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
  • 小学数学10种经典行程问...
  • 最易混淆的15条数学基础...
  • 李大潜:数学跟每个人到...
  • 小学数学新教材内容的新...
  • 高中数学的六类解题技巧...
  •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内容与...
  •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内容与...
  • 对数学课改二十年的若干...
  • 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
  • 中考数学应试策略与技巧...
  • 厉害!中科大26岁数学家...
  • 本栏热点

  • 高中数学全部教材课后习...
  • 动脑筋趣味数学问题11例...
  • 我国现代十大数学家
  • 小学数学“11个核心素养...
  • 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问答...
  • 常用中学数学杂志投稿地...
  • 牛顿
  • 数学家与数学史话百篇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
  • 数学家风采(图片集)
  • 欧拉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文章25...
  • 数学说课稿的基本框架
  • 代数学发展简史
  • 数学的诗
  • 初中数学巧记妙语汇总
  • 陈景润
  • 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口诀
  • 许宝騄
  • 高中数学易错题汇编及分...
  • 毕达哥拉斯
  • 罗巴切夫斯基认定平行线...
  • 最新资料

  • 数学帮你管住自己的嘴巴...
  • 千年困惑,我们为什么要...
  • 大气磅礴的领导讲话排比...
  • 正确处理教学与教研关系...
  • 能“叫醒”一个人的,是...
  • 熊孩子是惯出来的,好孩...
  • ××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
  • 别人的屋檐再大,都不如...
  • 渭源古城记忆
  • 再优秀的老师,也弥补不...
  • 论怎样上好高三试卷讲评...
  • 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
  • 听课记录到底应该记什么...
  • 一位生活简朴到“另类”...
  • 如何缓解孩子对教育的焦...
  • 笨人自有笨人的光辉
  • 中国历史上十大兵家必争...
  • 52个教师常用网站
  •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
  • 退休打油诗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 中国的自然之最和古建筑...
  • 尖子生培养的一些做法
  • 赞美各学科老师的对联
  • 常自省,能自律,懂自愈...
  • 永远不要与人性为敌
  • 缺德之人的四大特征
  • 高考百日誓师大会被网暴...
  • 探访木寨岭特长隧道:中...
  • 心态对了,一切都顺了
  • 习惯把洋芋叫洋芋
  • 2023中国最新10大科技出...
  • 人生五劝
  • 不生气,不抱怨,不强求...
  • 只要皱纹不长进心里,我...
  • 寒风阵阵,去哪里泡温泉...
  • 跟对人,走对路,做对事...
  • 南墙服人,磨难醒人
  • 教室管理的52个有效工具...
  • 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

  • 全站导航

    软件频道

    具才软件 工具软件

    资料频道

    ┌─── 本站视界───┐

    世事观察 茶余饭后 做人有道
    名家论道 时势聚焦 酸甜苦辣
    涉猎有益 老年生活 多彩世界
    人生领悟 定西甘肃 抗击疫情

    ┌───具才习作───┐

    数学教研 教育思考 高考探索
    管理拾零 人生记录 社会视角
    信息技术    

    ┌───故乡渭源───┐

    渭源历史 渭源当今 渭源儿女
    靓文摘发 南坪文丛 维和记事

    ┌───教育综合───┐

    政策条规 学校管理 工作博览
    教师参考 教学常规 教育探究
    教育万象 高考关注 家校共育

    ┌───学科资源───┐

    数学资源 数学参考 语文资源
    英语资源 理综资源 文综资源
    多科综合    

    ┌───站内消息───┐

    站主消息 站务信息

    ┌───电脑手机───┐

    操作系统 软件应用

    图片频道

    学习交流 合作共事 天伦之乐 为照而照
    良师益友 省外旅行 省内游玩 奇妙自然

     


    站主其人 | 网站帮助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具才苑是一个主要以中小学教师、师范类学生、中老年朋友为主要服务对象,教学资源丰富,兼顾社会关注问题的小型综合网站。具才苑是所有具才软件的首发官方网站,因此在这里下载的具才软件才是最新最可靠的。具才苑资源全部免费下载。因手机浏览者越来越多,本站作了全新改版,力求手机、电脑用户都能使用。如因此给您带来不便,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