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才软件 教育综合 学科资源 具才视界 站主习作
工具软件 图片频道 本站消息 电脑手机 故乡渭源

当前位置:具才苑资料频道教育综合教育探究


什么是学校?什么是课程?什么是上学?什么是教育?

作者: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  来源:转载
发布/更新时间:2019-10-15 09:10:13



 

一、什么是学校

一句话:学校是孩子走上社会之前的社会。

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在走上社会之前,在学校里先活一遍?

因为在学校这个地方,犯错没有风险。或者说犯错的成本很低。学校安全地给成长中的孩子划出边界,在边界里边什么都可以有:有成功有失败有挫折有迷茫,所有未来在真实社会里一个人可能遇到的情况,最好都让他们在学校里先体验一遍。

有时候,孩子做错了,这样就有可能发生冲突,但是没关系,学校要接受这种情况。没有体验就不可能成长,在学校期间的体验是不分好坏的,每种体验都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价值。家长代替不了孩子的体验,无论你跟他们说什么,他永远、也只能去自己重新再来一遍。
你会看到世界上各个国家虽然学制是不一样的,比如俄罗斯小学四年、我们是六年、美国大部分是五年,但是到基础教育结束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框定在18岁。

这并不是因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知识、能力都需要学到18岁。而是到18岁,一个人的动力体系和制动体系基本上就达到平衡了。也就是说你的发动机和刹车基本上能匹配了,这个时候才把你放到社会上。但是比如有的国家还有一个规定,就是21岁之前不能喝酒。因为喝酒了之后,可能你的刹车系统又失灵了。

这就是基础教育,需要为一个人在成年之前提供全部社会生活的体验。提前“预活”了一遍了,知道社会是怎么回事了,然后放飞。

我们教育工作的挑战就是应对这个问题:怎么能够把一个学校在最大限度上变得更像一个社会呢?

 

二、什么是课程

一个中学会有多少门课程?十个?二十个?在传统学校有十几门课程就够了,但是在十一学校有300多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发这么多课程呢?因为,课程就是经典的社会生活的浓缩。正如这张表格所呈现的一样,我们有分层课程、分类课程、层类融合课程、综合课程、游学课程、特需课程、家校共建课程。

一个孩子想要用十二年基础教育的时间,要把人生过一遍,那怎么可能呢?并不是纯靠自然发生,我们需要通过把社会生活中那些典型的部分抽取出来进行浓缩和提纯,把它变成学校的课程,这样才可能在12年里完成这个任务。

那么,在设计、规划和开发课程的时候,就要考虑到:

1.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种情形。

2. 每个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以及基于他们未来不同的成长路径、有可能需要的社会场景。

当我们基于这样两个维度来开发课程的时候,才能实现这样一张课程表。

这样一张课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帮助孩子在每一个年龄段展开人生的宽度。

十一学校的教育理念不主张提前学习,也比较反对以加速学习为特色的补习班,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学习并没有增加学生的宽度,而只是在增加进度、增加深度。

这样导致它过早地放弃了孩子们在特定年龄段的各种可能性,使他们一头扎进一个所谓特定的成长路线上不可逆转。当他生命的多样性被压制、他应该涉猎的宽度也被封死的时候,他就会盲目地判断自己的能力。一旦此路不通,换跑道的机会窗口就被关闭了。

我们为什么也不主张把一个孩子特别弱的学科硬要补到非常好的程度?不仅仅是因为这个事儿机会成本太高,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认为它强行遮蔽了孩子真实的状态,它给孩子包括家长一个错误的暗示,认为这个学科我还可以,未来也可以去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所以他是什么样,我们就应该接受他本来的样子,可以做的是帮他选择一个合适的跑道,这是保证他未来人生可以持续成功的前提,因为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对了。

我们来看看我们学校的三名学生,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喜欢音乐。在传统的学校里,我相信他们就是几个同样喜欢音乐的孩子,但是这个标签其实是非常抽象和笼统的。而在十一学校,这三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我们要给他们提供唤醒自己独有的音乐天赋的舞台。

第一位是王凯基。他在高二的时候,一年有一半时间在录音棚里,他就是一个一听到音乐就走不动路的人,非常痴迷音乐创作。我们就完全鼓励他泡在录音棚里。后来他从十一学校考入了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现在美国继续音乐创作方面的深造。

第二位,吴汉霄,他接任了我们学校一个很受欢迎的拜占庭街舞社团,他也热爱音乐,但因为在社团运作中感受到了自己的领导力,所以他坚定了未来要当音乐制作人的理想。他不是自己去创造音乐,而是想弄一批人来创作音乐,他自己当制作人。所以他从美国流行音乐学院毕业后,现在致力于发展自己的录音棚和音乐厂牌。

第三位,陈仲熠,他是学校大型活动的技术总监。学校没有一个老师在音响、灯光编程方面的技术能超过他。所以他从国内大学毕业之后,现在在网易杭州总部雷火工作室,从事游戏音乐制作。

这才是课程体系的意义。不是简单地使学生学到什么,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课程,使他越来越多的探索自己的可能性,越来越清楚自己的选择。这才叫上学,不是“被学上”。

 

三、什么叫上学

在整个学校生活当中,都要最大限度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每一位学生。

比如说选课,有很多热门抢手的课,不可能每一个学期一选就选上,那怎么分配席位呢?我们就给每一个学生一百块钱的选课基金,如果你有特别想选的课,就把这一百块钱全压上,一般来说就成功了。我前天碰到一个学生,他特别喜欢篮球,押上33块就选上了,他还特别喜欢机器人,押了22块也选上了,结果后来那些他没舍得花钱的就没选上。对学生来说,这些课程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他自己会特别看重。

再比如,我们有260多个学生社团,在初一新入校的时候,一定会出现1/4的孩子盲目选择,有时候一口气选五个社团。我们老师并不会去提醒他,也不去硬性规定不能多选。

为什么?因为真实的社会、真实的生活不是规定出来的,我们学校应该给他这种未来社会生活的真相和常态。结果最多两个星期这孩子就受不了了,因为每个社团都有任务,他发现没法应对,他必须慢慢放弃。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就学会了怎么做取舍。

只有在选择的过程中,人才能学会选择。一定是靠自己体验,才有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现在好多孩子为什么容易轻生?因为他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他天天为爸妈活着,每一分钟被爸妈所控制,这样的人生不是他的,所以跳楼也是为他爸妈跳楼。

所以我们必须保护好一个学生他自己完整的人生。

十一学校校园里过去的路标是这个样子,每一个路口都会告诉你向哪走。

后来为了体现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把路标换成了这个样子——

不告诉你怎么走,但是告诉你整个学校的全貌,又告诉你现在处于哪里。至于说你想选哪一条路,完全按照你自己的规划和你自己的方便。这事儿很小,但是很重要。教育的变革光有理念不行,必须从行为上改变才行。

所以什么是上学?上学不是来背书刷题,上学是学会认识世界、学会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希望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自己的CEO。

 


四、什么是教育

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想说句真心话:其实,教育承担不了那么多任务,现在我们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有好多家长在研究孩子教育的时候,不是帮孩子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只是帮孩子选一个学校。对不对?家长想的真的是教育问题吗?不是,是择校问题。家长们焦虑的都是幼儿园送到一个什么好学校,小学送到一个什么好学校,初中送到一个什么好学校。我们过多地认为学校会改变孩子,学校会确保孩子成功。

不是的,不要相信这些。

根据法国一个社会学研究成果,学校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当中只有15%的作用。它跟孩子的成长、成功,只有相关性。唯一和孩子成功成长有因果关系的是家庭。什么样的家庭才会塑造什么样的孩子。学校是用来帮你的,因为父母语文挺强,但你不懂数学,所以学校就帮你。因为你要上班没有时间,所以学校就帮你。学校无非是起这么一个作用,它没有想象中的那些神奇的作用。

我们的学校教育其实是和家长、和社会共同合作,来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唤醒自我。

有个孩子叫黄婧怡,她从幼儿园、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二,一直拒绝艺术。我不知道原因,反正她就是感觉自己毫无艺术细胞。但是学校规定每一个孩子在高中或者初中的六个学期里,至少有一个学期要必修戏剧课:扮演一个角色,承担一项剧务。因为我们认为戏剧课是能打开自己的课程,人只要能上一次舞台就能打开自己。她被迫无奈就选了话剧《雷雨》,扮演了繁漪,当然同一批扮演繁漪的有六个学生呢,所以她也不过是其中一个而已。谁知道一上舞台她完全就变了。她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的灵魂是属于舞台的,或许我一直都把它藏起来,我的血液里还是窜动着那样的因子,让我觉得已经依赖上了舞台上的那种感觉。这已经不是一门选修,或许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经历。尽管那段独白没有镁光灯的陪伴,但是我也知道了,有那样一个灵魂,是为镁光灯而存在的。”

我相信这个17岁突然唤醒了自己身上的艺术细胞的孩子,她未来的人生会更加精彩,因为有艺术的陪伴。

另一个叫许珂的孩子,她在初中的时候一直认为自己数学不咋地,因为初中数学比较容易,全班学生有一多半都考满分了,她才90来分,她就非常懊恼,因为感觉自己数学不好、特别粗心。到了高一选课走班,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前测,根据自己的水平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十一学校所有基础必修课,在任何一个年级都按照学术难度分为1到5级,如高一物理,艺术方向的学生可以修物理1,因为物理1和2能够满足高考水平,而未来有志于从事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就可以选择修物理5)

结果她在年级进入前10%的位置,所以数学她就选了难度最高的数学5。结果一进入数学5的学习,大家考90来分,她也考90,但是大家考60来分,她还90分,大家考40来分,她还90来分,她才发现自己数学不得了。假设我们的高中还是和过去她初中的时候一样,全年级还是学一样的数学,也许她永远不会知道她数学有天赋,未来居然可以上数学系。

孩子的潜能的发现,不是用眼睛,比如让我看看你的潜能是什么?这肯定看不到。必须靠他的经历。他一去尝试,有没有潜能马上就自然会显现出来,所以学校需要把这样的过程给孩子。英国的著名作家罗宾逊说:人的潜能犹如矿产资源,埋得很深。

所以,在每一个窗口期,当你发现孩子短板的时候,要尽快去寻找他可能发展出长板的地方。

我们好多老师,包括好多家长,都特别习惯盯孩子的短板,而且盯住就不放。一直把孩子盯得心里发毛,完全没有了自知、没有了自信,最后失掉了自我。所以我们眼睛一定要“转”得快一点,看到一个短板就立马去寻找,他肯定有长板。数学不好的孩子,经常是艺术特别好,又或者是美食家,这不都挺好么?

我们怎样在每一个窗口期发现孩子的长板?教育学的研究来看,这确实有基本规律。比如说3到8岁是发现孩子艺术和体育天赋的敏感期,这个期间家长应该带他最大限度的去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项目。篮球试一试,足球试一试,芭蕾试一试,滑冰试一试。有些项目你一试就知道了,不行两个星期就算了,有天赋的那些项目就可以长期投入学习,这样孩子学得又快又自信。

5月20号是十一学校的唤醒日。为什么把这一天当作学校的唤醒日呢?是因为一个学生的故事。

这个学生从外校考到十一学校之后,数学比较弱,所以在整个高一这一年内,因为忙活追数学成绩搞得特别没有自信,特别没有成就感,他认为自己就是学渣。到高一结束要升高二的时候,因为历史还是语文老师的一个作业,他偶尔画了两幅漫画,被老师当作样板贴在了教室。然后立刻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追捧,成了小明星。请注意,他此前从没学过画画,也从来没人注意过他的这个长板。

接下来高二的一年时间,他就选修了我们的绘画课程、设计课程。然后5月20号我们就在学校里给他搞了一个画展,因为画画好的学生十一学校有很多,但是大量的都是从小就学画。但这个学生不一样,因为他是在学校里被唤醒了,被发现了,所以特别值得被鼓励。后来他被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也是全世界最好的艺术学院录取了。再后来,520就变成了我们学校的一个传统,把这一天定为唤醒日。

所以,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找到他们“可以伟大”的地方,让他们在通往伟大的道路上行动起来。

前面我们说,学校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学会选择;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明确目标。一旦有了目标,你就有了动力,也就是让孩子装配上属于自己的发动机。

在我们看来,其实学校和教育无非就干这么一件事:

帮助孩子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认识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通过学会选择和放弃,来真正明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在这个过程里边装配动力、边安上刹车。有了这样的过程之后,我相信一个孩子在学校里学多少东西这事儿反而没那么重要,因为学习会是他一生的事儿。

作为一个成年人,不妨想一想我们自己,看一看我们身边的人,哪一些人是因为上了一个好大学而就成功的?即使在名校里面,不成功的、平庸的甚至糟糕的,多着呢。

成功者必然各有特点,但是有一个特点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离开学校之后,始终愿意学习,然后不断的去自我成长,接受新的事物。

因为他们已经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过程当中,为自己装配了一个热爱学习的内动力,有非常明晰的目标感。

所以,英国著名的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在他墓志铭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终生成长,从未长大。”

[]



本栏最新

  • 尖子生培养的一些做法
  • 最好的教育是什么?
  • 教师不仅仅是职业,更应...
  • 新时代教师应锤炼的六个...
  • 改变一所学校,要先从改...
  • 教育之弱
  • 教书三十年——我的成长...
  • 县域普通高中振兴的问题...
  • 学校教研之怪现状
  • 教育应该遵循的七大规律...
  • 高一是坎,高二是坡,高...
  • 守住教育的根本
  • 中国基础教育出现的问题...
  • 实在不爱学生怎么办?
  • 学校、校长、教师安静下...
  • 为什么幼儿园非要去小学...
  • 本栏热点

  • 关于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
  • 无悔的选择——青年教师...
  • 后进生转化文章33篇
  • 《定西教育》征稿启事
  • 成功教师应该具备的七大...
  • 如果你有教师资格证,请...
  • 新高考改革选科分数的转...
  • 关于甘肃教育社投约稿平...
  • 语文改革太急?语文教材...
  • 教育热点评论文章34篇
  • 如何治愈教师的精神内耗...
  • 著名教育家怒批唱衰中国...
  • 师德是教师的第一智慧
  • 教育锐评文章120篇
  • 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
  • 学校、校长、教师安静下...
  • 什么是学校?什么是课程...
  • 教师职业的六个动力之源...
  • 高考复读班,真能禁得了...
  • 当教师三大难
  • 中师生,中国腾飞的“垫...
  • 执行力决定学校中层生存...
  • 最新资料

  • 再优秀的老师,也弥补不...
  • 论怎样上好高三试卷讲评...
  • 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
  • 听课记录到底应该记什么...
  • 一位生活简朴到“另类”...
  • 如何缓解孩子对教育的焦...
  • 笨人自有笨人的光辉
  • 中国历史上十大兵家必争...
  • 52个教师常用网站
  •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
  • 退休打油诗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 中国的自然之最和古建筑...
  • 尖子生培养的一些做法
  • 赞美各学科老师的对联
  • 常自省,能自律,懂自愈...
  • 永远不要与人性为敌
  • 缺德之人的四大特征
  • 高考百日誓师大会被网暴...
  • 探访木寨岭特长隧道:中...
  • 心态对了,一切都顺了
  • 习惯把洋芋叫洋芋
  • 2023中国最新10大科技出...
  • 人生五劝
  • 不生气,不抱怨,不强求...
  • 只要皱纹不长进心里,我...
  • 寒风阵阵,去哪里泡温泉...
  • 跟对人,走对路,做对事...
  • 南墙服人,磨难醒人
  • 教室管理的52个有效工具...
  • 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
  • 致教师 致学生 致家长 致...
  • 人生五难
  • 2016年的多少钱相当于30...
  • 祖孙三代南国越冬记拍
  • 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浮华...
  • 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 教育部《幼儿园督导评估...
  • 择善而交
  • 新型啃老,父母被蒙在鼓...

  • 全站导航

    软件频道

    具才软件 工具软件

    资料频道

    ┌─── 本站视界───┐

    世事观察 茶余饭后 做人有道
    名家论道 时势聚焦 酸甜苦辣
    涉猎有益 老年生活 多彩世界
    人生领悟 定西甘肃 抗击疫情

    ┌───具才习作───┐

    数学教研 教育思考 高考探索
    管理拾零 人生记录 社会视角
    信息技术    

    ┌───故乡渭源───┐

    渭源历史 渭源当今 渭源儿女
    靓文摘发 南坪文丛 维和记事

    ┌───教育综合───┐

    政策条规 学校管理 工作博览
    教师参考 教学常规 教育探究
    教育万象 高考关注 家校共育

    ┌───学科资源───┐

    数学资源 数学参考 语文资源
    英语资源 理综资源 文综资源
    多科综合    

    ┌───站内消息───┐

    站主消息 站务信息

    ┌───电脑手机───┐

    操作系统 软件应用

    图片频道

    学习交流 合作共事 天伦之乐 为照而照
    良师益友 省外旅行 省内游玩 奇妙自然

     


    站主其人 | 网站帮助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具才苑是一个主要以中小学教师、师范类学生、中老年朋友为主要服务对象,教学资源丰富,兼顾社会关注问题的小型综合网站。具才苑是所有具才软件的首发官方网站,因此在这里下载的具才软件才是最新最可靠的。具才苑资源全部免费下载。因手机浏览者越来越多,本站作了全新改版,力求手机、电脑用户都能使用。如因此给您带来不便,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