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才软件 教育综合 学科资源 具才视界 站主习作
工具软件 图片频道 本站消息 电脑手机 故乡渭源

当前位置:具才苑资料频道本站视界时势聚焦


乡村教育的衰落成为驱赶农民离开土地的最后一鞭

作者:杨昇  来源:微信
发布/更新时间:2019-03-05 11:06:45



  四月初回老家后,回荡在记忆中近20年未见的百花盛开天高云淡的北国之春美景让我陶醉,我流连于山川田野,想用我的单反相机把故乡的美景都珍藏下来,更想在这样的季节在我成长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所以每天忙得都不着家。

  在故乡的18年,除了自己家里,待得时间最长的就是曾经读过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小学就在自己村里,每次回去都能进去溜达一圈,只是此小学已非彼小学,我当年读书的小学被整体拆掉,原址上修了一座庙宇和一个戏楼,新建的小学离我家更近,盖得也更好了。高中在城里,每年回来也能进去溜达下。

  唯有读过三年的初中,这么多年来只进去过一次,还是在十多年前。因为初中离我家有点远,在镇政府旁,骑车去需要40多分钟。当然,距离不是问题,门卫才是问题,每次我回家基本上都是假期,校门紧闭,门卫不放行。有一次我跟门卫争执了几句,门卫是个西北大汉,嫌动嘴麻烦,直接冲出来要动手,吓得我落荒而逃。

  这次回家待得时间短,行程中原计划星期五下午去镇上的中学看看,但是周五早晨带着母亲上城就医,忙完已经中午时分,走了趟亲戚,等坐上公交车回到乡里时,已经傍晚了,学生早放学了。

  因为我周日就要回长沙,所以周六专程去镇中学门口溜达,这次由镇上做生意的亲戚带我进校园走了一圈,算是门卫给了个面子。同行的有一位20来岁的小学老师,他是我这位亲戚的朋友。

  初中校园相比当年有了很大的变化,当年一排排的老房子都拆了,只留下了几间当初新建的房子,幸运的是其中一间老房子就是我们当年的教室,当然现在改成了办公室,因为校园正中央盖了一栋大楼,教室都集中到这栋楼上了。当年从校门口直通操场的林荫大道被这栋大楼切断,楼后面就是个小操场,感觉校园比以前小了。

  楼前竖着各种展板,什么学校介绍啊,领导班子介绍啊,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介绍等等,这些信息中让我吃惊的是学生规模,虽然没有全校学生总人数的数据,但有近五年参加中考的人数,如果把这个人数看作是所有毕业生人数的话,这所初中总的学生人数并不难估计。可以看出,近五年毕业生人数基本上是逐年下降的,2011年是196人,2015年减少到160人,净减少36人。从这个数字大约可以估计出2011年全校约600名学生,2015年全校约500名学生。

  查了一下公布出来的本镇教育志,这所中学1985年在校学生919人,当年毕业265人,招新生324人,人数呈增长状态,到2008年底,在校学生1361人。

  本镇共22个自然村,3.3万人,原来有三所中学,前几年因为学生人数太少,已经撤掉了一所中学,我的母校是本镇最大的中学,人数也只有500来人了,从网上查得另一所中学2013年时学生人数是270人,也就是说在校学生数只有我母校的一半。

  我问同行的这位小学老师,堂堂镇中心中学,怎么就这么点儿学生?他说一方面这几年农村的孩子逐年减少,总数上没有以前多了;更重要的是很多家长想办法把孩子转到城里学校读书去了。中学好歹还有这么多学生,还像个学校,小学现在已经惨不忍睹了,很多小学全校就三四十个学生,还得分成六个年级,一个班五六个学生的情况已经很普遍了,而且这是全镇近20所学校共同的状况,再过几年恐怕很多小学就得关门了。

  我查了下我们村的小学,2016年全校只有81名学生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人数分别是11人、6人、17人、12人、16人、19人,很明显从高年级到低年级,人数也是递减的。查教育志可知,1989年这所小学有210名学生。

  我是1985年上小学的,记得每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学生能站满半个操场,我们唱着歌,排着整齐的队列走出校门,然后分成三路纵队,每一队都像一条长龙,嘹亮的歌声响彻整个村落,队列、歌声和每家每户升腾而起的袅袅炊烟构成了最美好的乡村画卷。这幅画在我的心中回荡了几十年,是我对故乡最原始最纯粹的记忆。然而,现在这种景象没有了,如今稀稀拉拉的几个学生,唱不响歌曲,成不了队列,乡村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灵气。

  另一所知道具体人数的小学全校共45名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人数分别是6人、6人、7人、7人、8人、11人,很匀称的人数递减。查教育志可知,这所学校从1990年到2006年期间,学生人数基本都保持在200名左右。

  这位小学老师说,现在学生人数越来越少,没有班级氛围,没有竞争,老师都不知道该怎么教了,所以教学质量很难提高。这就又促使更多的家长想尽办法转走更多的孩子,形成恶性循环。乡村教育岌岌可危,再这么下去,乡村所有的学校都得关门。

  学校是乡村最重要的机构,没有学校的乡村是没有灵魂的。

  从教育志可知,本镇很多学校从1930年代就有了,比如被撤掉的那所中学是民国26年即1937年2月创办的。这些农村学校在袅袅炊烟中存在了近百年,帮助一代又一代村民脱了盲识了字,甚至把一些村民的后代送到了遥远的地方,送进了都市,送出了国。这些学校陪伴着村民们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变迁,走过了那些破窑为校舍,土台为桌椅的艰辛岁月,走到了不缺校舍不缺钱不缺老师的今天,可是,如今却开始缺学生了,而且这个势头不可遏制不可逆转。

  办学,缺经费缺老师都是可以克服的困难,唯有缺学生,就彻底没有办法了。所以乡村教育的衰落已无力回天。

  想想也觉得不可思议,乡村教育没有败给战乱,没有败给贫穷饥饿,没有败给缺钱少物,最终却败给了城市化。或许这种衰败对孩子们接受更现代化的教育是有益的,但没有了学校,没有了年轻人,中国的乡村还剩下什么?就剩那些留守老人拄着拐杖守望在村头?

  其实很多家庭本没有能力把孩子转到城里去上小学和初中,可是在大趋势下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们只能砸锅卖铁债台高筑去城里买房,那些想尽办法也买不起房的家庭就去城里租房,然后爷爷奶奶上城给孩子做饭,爸爸妈妈们去外地打工。这个四五线小城没有那么多的工作机会,所以很多年轻人只能去外地寻找工作。总之离开土地是他们别无选择的选择。

  这些年,农村的男青年们越来越难娶到媳妇,为了娶上媳妇,很多人被逼着在城里买房,离开了农村。一些幸运的男青年虽然没有在城里买房,但在农村也修好了很阔气的房子,最终娶到了媳妇。当然,也有家境不好或运气不好的,这些家庭的小伙子就变成了剩男。

  那些在村里修好房子娶上媳妇的小伙子们,本以为可以安稳地在村子里过上几十年,像个农民一样立在自己的土地上。结果还没过几年,孩子要上学了,衰落的乡村教育逼着这些年轻的父母又不得不锁上乡下屋子的门,举家进城。

  可以说,乡村教育的衰落成为了驱赶农民离开土地的最后一鞭子,不管你愿不愿意,农村,必将不属于新一代的农民,就算他们不愿意离开,也别无选择。

  其实不想走,不是我想留,可是留下来谁陪你度过每个春夏秋冬?

  【编者:不是乡村教育衰落造成农民进城,而是城市化大潮导致了乡村教育衰落。】

[]



本栏最新

  • 2023中国最新10大科技出...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
  • 名人评价毛泽东
  • 我们凭什么民族自信
  • 总书记的牵挂 山村变 天...
  • 32“虎”落马,中纪委20...
  • 美国越封禁,欧洲越依赖...
  • 不查核酸和健康码不搞落...
  • 美伊之战:足球不可能远...
  • 足球世界杯的主办国卡塔...
  • 一个县级市为何能跻身大...
  • 二十大报告学习提要暨报...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将...
  • 2022百强县:苏浙鲁占半...
  • 国家公布的非法期刊目录...
  • 感觉跟南方不在一个时代...
  • 本栏热点

  • 二十大报告学习提要暨报...
  • 一二三四五六线城市最新...
  • 感动中国的100位爱国科学...
  • 32“虎”落马,中纪委20...
  • 四川宜宾开始运行的“智...
  • 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
  • 朝核问题的来龙去脉
  • 认真地分析一下美国的战...
  • 德国刚刚宣布的这条新闻...
  • 看中国,看全局、看生存...
  • 伊朗归国包机降兰州——...
  • 中美博弈的终极预测
  • 政协委员炮轰交警:罚款...
  • 袁隆平被羞辱,是我们这...
  • 看中国,看全局、看生存...
  • 中美关系是这个时代的“...
  • 烧房子、砸铺子、抢银子...
  • 乡村教育的衰落成为驱赶...
  • 父亲扶贫路上那些事
  • 改革先锋、改革友谊奖章...
  • 中国正在发生的100个变化...
  • 警方明确:黑恶势力29种...
  • 最新资料

  • 大事见能力,小事见态度...
  • 《甘肃教育》投稿指南
  • 麻辣烫跟风之旅
  • 强者不争,慧者不露,善...
  • 重游首阳山
  • 实拍甘肃省渭源县“首阳...
  • 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
  • 同学聚会发言范本
  • 集体备课如何转型升级?...
  • 为啥古代的人喝酒千杯不...
  • 要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
  • 退休生活18点
  • 中小学校、幼儿园消防安...
  • 超详的小学数学知识点归...
  • “硬核”实宠全国游客,...
  • 数学帮你管住自己的嘴巴...
  • 千年困惑,我们为什么要...
  • 大气磅礴的领导讲话排比...
  • 正确处理教学与教研关系...
  • 能“叫醒”一个人的,是...
  • 熊孩子是惯出来的,好孩...
  • ××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
  • 别人的屋檐再大,都不如...
  • 渭源古城记忆
  • 再优秀的老师,也弥补不...
  • 论怎样上好高三试卷讲评...
  • 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
  • 听课记录到底应该记什么...
  • 一位生活简朴到“另类”...
  • 如何缓解孩子对教育的焦...
  • 笨人自有笨人的光辉
  • 中国历史上十大兵家必争...
  • 52个教师常用网站
  •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
  • 退休打油诗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 中国的自然之最和古建筑...
  • 尖子生培养的一些做法
  • 赞美各学科老师的对联
  • 常自省,能自律,懂自愈...

  • 全站导航

    软件频道

    具才软件 工具软件

    资料频道

    ┌─── 本站视界───┐

    世事观察 茶余饭后 做人有道
    名家论道 时势聚焦 酸甜苦辣
    涉猎有益 老年生活 多彩世界
    人生领悟 定西甘肃 抗击疫情

    ┌───具才习作───┐

    数学教研 教育思考 高考探索
    管理拾零 人生记录 社会视角
    信息技术    

    ┌───故乡渭源───┐

    渭源历史 渭源当今 渭源儿女
    靓文摘发 南坪文丛 维和记事

    ┌───教育综合───┐

    政策条规 学校管理 工作博览
    教师参考 教学常规 教育探究
    教育万象 高考关注 家校共育

    ┌───学科资源───┐

    数学资源 数学参考 语文资源
    英语资源 理综资源 文综资源
    多科综合    

    ┌───站内消息───┐

    站主消息 站务信息

    ┌───电脑手机───┐

    操作系统 软件应用

    图片频道

    学习交流 合作共事 天伦之乐 为照而照
    良师益友 省外旅行 省内游玩 奇妙自然

     


    站主其人 | 网站帮助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具才苑是一个主要以中小学教师、师范类学生、中老年朋友为主要服务对象,教学资源丰富,兼顾社会关注问题的小型综合网站。具才苑是所有具才软件的首发官方网站,因此在这里下载的具才软件才是最新最可靠的。具才苑资源全部免费下载。因手机浏览者越来越多,本站作了全新改版,力求手机、电脑用户都能使用。如因此给您带来不便,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