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才软件 教育综合 学科资源 具才视界 站主习作
工具软件 图片频道 本站消息 电脑手机 故乡渭源

当前位置:具才苑资料频道故乡渭源靓文摘发


心中的思念

作者:张亚娃(渭源人,原兰大教师)  来源:转载
发布/更新时间:2023-01-10 11:44:20



  在我上中、小学的时候,集体劳动非常重要。那时我们在学校大搞清洁卫生、刷黑板涂白墙、扫积雪修水道、照顾校园树木花草都是日常劳动。拆墙搬砖、和泥补洞、上山植树造林、下河淘沙捞石、春天锄麦拔草、秋季支农抢收也是我们的主要课业。1977年的深秋,我们高一.二班全体同学在一个清凉的早晨集合,背着铺盖卷儿,提着三斤面粉,跟着班主任李竹芸老师,步行到距县城二十多里之外星光大队的上沟生产队,帮助那里的社员挖洋芋(土豆)搞秋收。
  我们一到地里,就按排队顺序将三、两个同学分为一组,跟着早已等候在地头的社员“回家”。崔霞娥、梅立萍和我被分配给一位朴实喜纳(故乡把面带笑容、热情大方、具有开朗性格的人说成是“喜纳”)的年轻妇女。我们叫她“姨姨”。她热情地要接过我们三人的被子都背着。我因被子很小很轻,委婉拒绝。最后她左肩背着霞娥的新被子,右肩扛着梅立萍的厚被子,带着我们快活绕地沿、下土坡,进入山沟,又曲曲弯弯地在沟里跑一阵,再爬上一个狭窄的山道陡坡,到了半山腰的一个小山庄。
  建在这个缓坡地上的小村庄, 住着三、五户人家。我们跟着姨姨,来到一个由石杵(chu,四声)子夯就而成的低矮破败圩(wei,二声)墙小院子里。一进大门,就走入左手的一间旧瓦房。她把我们交代给了她的母亲。我们叫她“奶奶”。奶奶端坐在炕上,手里抱着刚学会走路的小孙女儿,我们叫她“尕(ga,二声,小的意思)妹妹”。尕妹妹只穿一件破旧的小花棉袄。因为她整个左腿左脚严重烫伤溃烂,不能穿裤子,两腿赤裸着。尕妹妹用痛苦、忧伤、充满着泪水的眼睛看着我们。当她疼得受不了的时候,就突然张大嘴巴高声嚎叫起来。她的痛苦,即刻让我们的心紧绷起来。
  在我的故乡,农民喂猪一般都用干、青两种饲料。干饲料一般都由胡麻衣、洋芋杆儿、豌豆杆儿粉碎(当时,县上还未普及电动粉碎机,一般都用链枷击打)而成。我们叫猪衣。在给猪喂猪衣时,往往都要撒点儿麦麸,再用开水浇烫拌匀,变成绵软可口的精饲料。猪会狼吞虎咽地一次吃个干净。我们入住这里的前三天一个清晨,奶奶的大孙女儿菊花,烙好馍馍——炕子(我们把烙的发面厚饼子叫炕炕儿或炕子,把烙的发面薄饼子叫软面饼儿或软面饼饼子)后,又烧了一大锅开水。停火去取猪衣。准备用它烫猪食。当她端着猪衣回到厨房门口时,看到尕妹妹爬上锅台,去拿灶头上靠墙立的馍馍。她冲上去一把揽过她,但为时已晚。尕妹妹的左腿已掉进锅里。仅在滚水上瞬间的掠过,让这个刚过一岁的小女孩儿承受了无限的痛苦……这户贫穷老实的家庭,只是按照故乡传统方法,杀了一只老公鸡,炼了一点儿鸡油,抹在其伤口。
  晚饭时,我们三位同学站在地上,端着菜疙瘩儿(白菜、洋芋和尕面叶儿组成的一锅子饭),看着泪眼汪汪的可怜尕妹妹,都难过得难以下咽。晚上,我们都和奶奶睡在她的通间炕上。第二天,梅立萍同学被调(tiao,二声)到别人家,我和霞娥儿选择留下。我力劝奶奶带妹妹看大夫,可奶奶家没有钱。我给奶奶说,在县医院住院部工作的辛建大夫是最好的外科大夫。他是我母亲的姑舅。只需几角钱的挂号费。我的三外爷是最好的中医大夫。闲在家里。由于文革教训,他不给陌生人看病。但凡我母亲介绍过去的人,他都给看,并且帮助治疗。一分钱都不需要花。只要见奶奶,我就央求她带妹妹去见大夫。奶奶担心没有什么好方法。我就给奶奶讲了几个故事。1936年徐向前元帅(从家父的文章中得知,具体进入渭源县县城的是李先念主席)带领的红军部队驻军渭源时,我的外奶奶没日没夜地给红军做裹腿和军鞋。在县上从质量到数量无与伦比。最后整个两手连带着十指红肿溃烂,十个指甲也全部掉落。所幸她是名医的儿媳妇儿。沙锅熬草药,倒入瓦盆放凉,然后将两手浸泡其中,每日数次。止疼消炎,新肉长起,指甲长出,不留疤痕。不经意间列举的这个故事,让奶奶的满面愁容顿变开心笑脸。
  在奶奶家的一个星期里,我们同学们和社员一样出工。深切地体验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人生活。在洋芋地里挖洋芋、拾洋芋、收洋芋杆儿,忙前跑后,脚手不停,深得社员们的喜爱。天虽寒冷,人虽忙碌,欢快轻松的乡村仁爱文化气围一点儿也没减弱。生产队有位智力严重受损的青年,在生活困难时期,他变成了一个孤儿,阅世间疮痍,经民间疾苦,在野地里乱拣糊吃……村民们纷纷帮助他,生产队长期把一间场房儿给他居住。以方便照顾他的日常生活。硬是将他拖出苦海。平日里这个给他一块儿馍、那个又给他一个煮洋芋,谁有衣服就给一件,谁有饭食就端一口。特别是逢年过节,总是大家不自觉地给他吃穿,还有人总帮他扫地洗衣。难怪他长得胖呼呼、笑迷迷、穿戴整洁干净地跟着社员们在地里成天转游。因对这位残障人士的呵护照顾,让我感到整个山沟散发出互助关怀的温馨洋芋花香。社员们怕我们在在地里受累,把重活儿喊男性社员们干,总对我们说:“你们缓着”、“你们学生娃娃们干不动”。而我总觉得在这里干活儿比在我们生产队挣工分儿轻松多了。这里是在山里扛锄拼命劳作,在地头喝水共话桑麻的传统本真农耕文化的典型。我们最后一天在地里干活儿时,生产队还煮了两菴子洋芋担到地里款待我们。同学们手捧裂开笑脸儿的剥皮点心(家父总这样赞美煮洋芋),都像给肚里灌了半斤白酒似的,一边吃着,一边踏着醉步。一但入嘴,浓香满口,一但醉美,就是一生。在有关爱、阳光的洋芋地日子,我们得到了锻练。
  在奶奶家,我们入睡较早。秋深天短的日子里,随着放在窗台一角的尕灯盏被吹灭,我们和整个房间也跟着大山沉降在漆黑一团的世界中。瑟瑟寒风吹动着破碎窗纸,发出啪(pa,一声)嗒啪嗒的急促声音,飕(sou,四声)飕的刺耳山风尖叫着穿过两耳。为了不打扰我们俩的休息,被抱到姨姨房间里的尕妹妹,时不时发出疼痛难忍的高叫声。奶奶也随着她的哭喊叫一声“我的娃”坐起抹泪……这一切都让我毫无睡意,偶尔劝慰奶奶几句,有时也陪奶奶拉拉家常。奶奶的娘家就在不远处的一个村庄。她嫁到这里后,只生了一个女儿。老伴儿也走了十多年了。在农村的家庭成员中,必须要有男性劳动力去干田地里的重体力活儿。所以老早给姨姨招了一个好女婿,她婚后育有一儿三女,总共四个孩子。长女菊花只识了点儿字就辍学帮助家里。老二、老三每天下山坡过河沟,跑着上小学。大雨天怕被山下沟里的水冲走,由菊花接送他俩。奶奶在家里看顾小孙女儿。这里靠近南山气候,有小麦、洋芋,也种杂粮。他们一家人倒是没怎么断过顿,就是没有钱。在奶奶这个村庄,没有五类分子,没有批判大会。是一个被阶级斗争遗忘的角落。在我眼里,要是尕妹妹好着,这家人过着质朴清淡的山里人生活是非常幸福的,好似我心中世外桃园的生活。奶奶也问及我们的生活。我告诉奶奶,我的家在县城北关。人多地少。父亲要完成繁重的“五类分子改造”义务劳动,他在生产队每天只拿七分工。是全生产队最低的工分儿。一般救济款、救济粮,我们总也得不到。在我记忆中,全家人只有一次得到二十八斤的供应粮。断顿断粮……在尕妹妹停止哭泣后的寂静深夜,我们一老一少进行着心灵对话,诉说着生活的不易和酸楚。奶奶一家人尽管生活艰辛,孙女儿烫伤,但还是咽下这一切苦水,想办法给我们做凉面,煮南山特产豌豆。他们不让我们扫地,不让我们烧火做饭。只说“不要”、“你们缓一下(ha,二声)”、“你们地里干活儿累了”。晚上还给我们填热炕。虽然炕火热不到我们睡的地方,却温暖着我们的心。奶奶总在晚上摸我的被子。她总说:“没棉花”。问我:“冻吗”?我的被子的确很小很薄,没什么棉花。母亲自四十年代末从事妇女工作,在办扫盲班、组织培训卫生员的时候,就一直背着它。她精准把握政策,办事公道。倾注所有心血,将爱传递到最底层,为新政府争得了荣誉。后来,土改工作组让母亲参与纠正组工作。一但发现有些地方有过火苗头或偏极行为,就当即背起这个被子跑山路,即使半夜三更,也赶夜路去给冤屈的人们“下成分”、摘帽子。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中做友善的使者,安抚人心。并且用她学了八年半的中医知识和在培训班学到的现代卫生知识,常常给山区妇女小孩儿服务。在当时是一位气场十足,深受人民喜爱的渭源县第一任县妇联主任。我用它时,最怕一脚踹个窟窿,无以缝补。虽破烂带有补疤,我仍视若珍宝。每当我背着它出门,母亲总在院子等着送我。她总微笑着说:“这个被子是我下乡的时候背的”。被子让我善良刚强。打球集训、拉练劳动,我总背着它。即使冷得发抖,缩成一团,也从不言冻。在奶奶家,我和平常一样,把它半铺半盖。奶奶时不时总摸着把她的被角搭在我的被子上面。嘴里还念道着“(被子)太薄(pe,二声)了”。每到这时,不管她的声音多細微,不管她的双手多轻巧,都会让我不经意地醒来,在寒夜中感受这股暖流。告诉奶奶:“不冷”。
  有天下午,我们挖完了一块儿地里的洋芋。天气还早。如果再去别的地里,挖不了几窝(洋芋),天就会黑。队长提前放工,让我们早些回家。我手拿树根掏的马勺,跟着菊花儿绕一个山墚,陪她担水。我们一路欣赏着山间小道两边的深秋景色。这山里的长草蓬蒿和灌木乔木,都被秋风寒霜脱去鲜花绿叶的繁华浓装。所剩残枝干叶也倒如释重负地唱着清脆悦耳凄美的歌曲,跳着翻卷回头不舍的舞步。菊花还指给我,再翻两个山墚过去,偶尔会碰到野果树,秋季摘食,不涩不酸,果味十足,好羡慕这山里人的富余。万一遇上饥荒,他们可以野蔬充膳,落叶添薪。我多想变为一个拇指姑娘,在这山间采花酿蜜;和这山里的小精灵们快活地跳舞。树叶当床,头枕鲜花,食甘甜野果,饮花蕊蜜汁……突然,愉快而异想天开的心被眼前人、畜、兽共享的“泉水”击退。他们这个村和另一个村共享这个四、五十平米的大坝水。绕一个大山墚来山坳(山坳是一座山上由上而下缓陷下去的山坡凹陷处。不是网上解释的山间平地)取水,这不算事,关键它是在这山沟里,人工筑起来的大涝坝,水源是平时堵截的雨雪山洪,根本不是山间地涌的清泉水。而且这种水一般都不加盖,也无法加盖。幸好使用人少。菊花在这里见过野狼,我在这里看到马粪。在不清澈的水面上,漂浮着绿衣游丝和残枝烂叶。人们取水回去倒入大缸沉淀之后,用作饮水饭食。因为我们这些学生的缘故,菊花老早去另外一个村庄——上庄里的山间清泉(上庄,居住人口较多;菊花这个村庄叫下庄)担水,将缸装满。她告诉我,上庄的那汪泉水质量好,味道甘甜。她偶尔去那里担水,没人阻拦过她。就是太远。她也顺道给我指点山坡上的田畦。当我要她指给我她们家豌豆地时,她不得不说实话。原来煮给我们的的豌豆角儿(ger,青豌豆角,即青豆荚)是她们在另一个村子奶奶娘家人地里所摘……奶奶一家人待我们如亲人。比她们的亲眷还要亲。她们的这种爱,尽显亲切、豁达、厚道、质朴的故乡人民特有本色。在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坚韧精神里,都深藏着浓浓的爱意。即使在昏沉中忍受着心痛的煎熬,仍自燃生命之火,擦干痛苦忧伤的泪痕,用藏而不露痕迹的爱做成烛光,照亮别人的心房。
  在我们离开前对姨姨说再见时,她给我和霞娥各自一个提前准备好的白面小炕子。说是路上怕我们饿。情深意浓,盛情难却。和奶奶告别的时候,我还是央求奶奶,带尕妹妹见大夫。我一到家,就围着母亲念叨尕妹妹。母亲说:“鸡油成呢”。但我强调烫伤严重。她说:“乌(“那”的意思)你为啥不带上来”!我应该带着尕妹妹一起来。隔天下午大概三点来钟,奶奶娘家的三个亲戚,按照我留给她的地址找到我们。母亲给三外爷写了一个条子,对他们说:“赶紧去!天都黑了!看完都回不去了”!他们高兴地离开。天生愚笨胆怯的我,没有跟着他们去看等在别处的尕妹妹。但我相信,有这几个年轻人的小心呵护和帮助,尕妹妹会少受很多途中之罪,并且在三外爷那里也得到了最好的药物。一生只来过两、三次县城的奶奶,说好的来县城时,也来我家。可连她的影子都没见过(故乡歇后语。后缀语应该是“就别说见人了”)。带着我们去那片洋芋地里劳动的班主任李竹芸老师已离世多年。忘不了老师对我们全班同学承担的责任和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忘不了老师对我生活上的关照和精神上的鼓励。一说到老师,李老师就浮现在我脑海,一提到渭源一中,李老师就出现在我眼前。这些年我回到故乡,遇到拆迁重建,找不到回家的路。少小离家老大还乡,乡音未改道路已变。尽管热情的亲朋好友帮忙太累,我还是体会到了游子的个中滋味。我再也不能像小时候一样,鱼游鸟飞似地乱钻疯跑。云的游走,风的脚步,没有能够让我再度踏入这座圣洁美丽的大山,没有能够让我再次品味生命中遇到的甘泉菊花水……难道命中注定这条山道一辈子只能走一次!难道命中注定这家人一辈子只能见一面!我宁可相信“来日方长”。曾经的相逢,会续写出一首美丽的歌曲。深情回望泪汪汪!我已穿针眼花,热情的姨姨你还是那串儿爱笑洋芋花?我的青丝已萧瑟花发,隐逸的大妹子你还是那朵芬芳菊花?尕妹妹今年46岁,奶奶今年也已96岁。相聚甚短,思念甚长。看望奶奶、见到尕妹妹是我的期盼。多想回到那个山庄,多想回到奶奶身旁!

[]



本栏最新

  • 习惯把洋芋叫洋芋
  • 锦绣渭河赋
  • 渭源白条党参之念
  • 思念母亲
  • 心中的思念
  • 苦酸半生忽自明
  • 三题渭源
  • 定西笔记
  • 渭水三章
  • 诗意,流淌在渭河源的山...
  • 我的渭源
  • 渭河源赋
  • 渭河源头鸟鼠山“禹王庙...
  • 渭源的雨夜
  • 父亲是本书 本色永传承
  • 父亲节•写给父亲
  • 本栏热点

  • 渭源的“美女胡大宝”去...
  • 渭源划拳教程
  • 仲世明的书法作品《退休...
  • 我的家乡——会川
  • 渭河源头鸟鼠山“禹王庙...
  • 戏说渭源拳
  • 思念鸿儒哥哥
  • 儿媳笔下的公婆
  • 心祭婆母
  • 渭源赋
  • 师大附中名师渭源献诗
  • 李云鹏:我的几位授课老...
  • 定西笔记
  • 著名作家李云鹏笔下挥之...
  • 云南行漫记
  • 渭河水 渭源人
  • 赞渭源
  • 苦酸半生忽自明
  • 啤特果
  • 会川记事
  • 思念母亲
  • 我的渭源
  • 最新资料

  • 大气磅礴的领导讲话排比...
  • 正确处理教学与教研关系...
  • 能“叫醒”一个人的,是...
  • 熊孩子是惯出来的,好孩...
  • ××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
  • 别人的屋檐再大,都不如...
  • 渭源古城记忆
  • 再优秀的老师,也弥补不...
  • 论怎样上好高三试卷讲评...
  • 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
  • 听课记录到底应该记什么...
  • 一位生活简朴到“另类”...
  • 如何缓解孩子对教育的焦...
  • 笨人自有笨人的光辉
  • 中国历史上十大兵家必争...
  • 52个教师常用网站
  •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
  • 退休打油诗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 中国的自然之最和古建筑...
  • 尖子生培养的一些做法
  • 赞美各学科老师的对联
  • 常自省,能自律,懂自愈...
  • 永远不要与人性为敌
  • 缺德之人的四大特征
  • 高考百日誓师大会被网暴...
  • 探访木寨岭特长隧道:中...
  • 心态对了,一切都顺了
  • 习惯把洋芋叫洋芋
  • 2023中国最新10大科技出...
  • 人生五劝
  • 不生气,不抱怨,不强求...
  • 只要皱纹不长进心里,我...
  • 寒风阵阵,去哪里泡温泉...
  • 跟对人,走对路,做对事...
  • 南墙服人,磨难醒人
  • 教室管理的52个有效工具...
  • 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
  • 致教师 致学生 致家长 致...
  • 人生五难

  • 全站导航

    软件频道

    具才软件 工具软件

    资料频道

    ┌─── 本站视界───┐

    世事观察 茶余饭后 做人有道
    名家论道 时势聚焦 酸甜苦辣
    涉猎有益 老年生活 多彩世界
    人生领悟 定西甘肃 抗击疫情

    ┌───具才习作───┐

    数学教研 教育思考 高考探索
    管理拾零 人生记录 社会视角
    信息技术    

    ┌───故乡渭源───┐

    渭源历史 渭源当今 渭源儿女
    靓文摘发 南坪文丛 维和记事

    ┌───教育综合───┐

    政策条规 学校管理 工作博览
    教师参考 教学常规 教育探究
    教育万象 高考关注 家校共育

    ┌───学科资源───┐

    数学资源 数学参考 语文资源
    英语资源 理综资源 文综资源
    多科综合    

    ┌───站内消息───┐

    站主消息 站务信息

    ┌───电脑手机───┐

    操作系统 软件应用

    图片频道

    学习交流 合作共事 天伦之乐 为照而照
    良师益友 省外旅行 省内游玩 奇妙自然

     


    站主其人 | 网站帮助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具才苑是一个主要以中小学教师、师范类学生、中老年朋友为主要服务对象,教学资源丰富,兼顾社会关注问题的小型综合网站。具才苑是所有具才软件的首发官方网站,因此在这里下载的具才软件才是最新最可靠的。具才苑资源全部免费下载。因手机浏览者越来越多,本站作了全新改版,力求手机、电脑用户都能使用。如因此给您带来不便,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