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具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更新时间:2021-07-26 22:06:47

2021年7月3日,渭源县清源镇党委、政府组织城区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和社区居民代表约100人,先后到上湾镇、田家河乡、五竹镇、清源镇进行了本县特色产业观摩。
第一站,上湾镇南谷新村建设及花卉产业园
南谷新村位于侯家寺村境内,是将附近的尖山村等几个交通不便的山区村搬迁下来后建成的一座新的社区村落。是借助异地搬迁工程,打造的水上公园旅游景点式的村民居住小区。但见粉墙黛瓦,鸟语花香,杨柳依依,山花烂漫,池塘涟漪,水车悠悠,一派美丽乡村的田园风光。
上湾镇还建设了党建文化广场、电子商务室、玫瑰产业园等。有游客接待区、休闲养生区、民俗体验区、乐活采摘区等10个休闲区域。在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这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仅仅写在墙上,而且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已经成为环境整洁、风景优美、产业齐备,人民群众幸福安居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之一。
第二站,田家河镇元古堆村美丽乡村建设
2013年2月3日(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寒冬刺骨、霜雪纷纷。习近平总书记来渭源县视察,走进了海拔2440米的元古堆村看望村民,并到老党员马刚家访谈了解当地农村情况。总书记说:“元古堆物产丰富、百姓勤劳朴实。党和政府会关心和帮助大家,咱们一块儿努力,勤劳致富,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之后,一场以修路为突破口,打破贫困壁垒的战役即刻打响,元古堆村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路通了,村民们走出去,带回了外头的先进思想,也看到了更多发展的希望。村民们或纷纷外出务工,或种植经济作物、搞养殖,谋发展。路通了,还吸引了外地人来投资兴业。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元古堆村民可以将他们辛勤养育的羊羔和栽种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到2015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增长到4826元。在他们的收入构成中,种植业收入占32%,劳务收入占27%,养殖业收入占19%,国家惠农补贴和企业入股分红占22%。2018年,元古堆村立足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开始筹划发展乡村旅游,成立了感恩山乡旅游公司,通过招商引资,先后投入1.2亿元,建设了定西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渭源县党团教育实践基地和特色产业乡村人才培训基地的红色教育和扶贫旅游创业小镇。2018年,元古堆村率先整村脱贫。2019年底实现全村无贫困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89元。围绕建设“光伏食用菌种植基地,马铃薯原种扩繁和绿色无公害当归、百合基地,自然生态村休闲旅游基地”发展定位,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走多元产业发展之路,培育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劳务输转等7大富民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旅游观光”的致富新路子,为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元古堆村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有效载体,以“乡风文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目标,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邻里互助、敬老爱老等志愿服务,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建设,全面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元古堆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发展劲头十足的先进村。村民们意气风发,阔步走在全面小康的大路上。
第三站,五竹镇文旅花卉产业
黄河流域渭河源生态综合治理及乡村旅游产业扶贫项目是立足于推动渭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推进渭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谍划的,是致力于实现全面脱贫、建成小康、推进乡村振兴、壮大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项目。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将五竹镇打造成市级旅游休闲特色小镇"的目标要求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将五竹镇打造成渭河源景区大服务区"的功能定位,渭源县坚持贯穿“四以、四气、四乡”(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敢于彰显农村的“土气”善于利用乡村的“老气”巧于焕发农民的“生气”、精于融入时代的“朝气”,在致力于有效弥合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的同时,富裕乡民、提升乡貌、留住乡愁、文明乡风)的乡村旅游先进发展理念,推动文化、旅游、体育、康养、农业深度融合,规划建设占地1920亩、投资20.3亿元的黄河流域渭河源生态综合治理及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为渭河源景区形成"体、商、养、学、闲、情、奇”功能完善的旅游服务配套体系。
项目建设总体布局为“一核(即围绕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应龙广场景区核心区)、一带(即以应龙湖为龙头,渭河源引入规划区的水系为龙翼、龙爪,形成景区核心串联带)、两谷(即以规划区的一大一小两个山谷打造追忆谷和源梦谷)、五片区(即源之田·源头农耕体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园、源之文·渭河文化水苑区、源之乐·乡野游乐运动区、源之养·温泉医药康养区、源之娱·民俗商业水街区五个功能片区)”,分五期建设,建设周期为8年。<
现已基本建成花卉繁育展示区、水产养殖垂钓区和百果园休闲农业区,这也是重点参观的项目。
第四站,清源镇张家湾村花卉产业基地和渭河治理情况
清源镇积极谋划,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在张家湾村建设郁金香、香水百合、唐菖蒲种球试验繁育基地100亩。目前已完成种植唐菖蒲60亩、香水百合40亩,种植花球颜色共10种。为渭源到渭河源景区的旅游路“十里花廊”增添了浓墨重彩。
清源镇全面建立了镇、村两级河长工作体系,抽调专职工作人员,购置专用电动车,每天对全镇河流开展巡查,镇级河长每月巡河不少于一次,村级河长每周巡河不少于一次。并加大联合执法力度,确保河道环保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深受县城及河道沿岸群众称赞。
第五站,座谈会
座谈会在凯源宾馆举行,由镇党委书记万维主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候选人郭继文介绍全镇全镇产金额发展情况副镇长魏永辉汇报渭河治理情况,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毛睿杰介绍扶贫车间生产情况。会上书面征求了老干部对清源镇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为老干部颁发了“五老”人员宣讲团宣讲员证和“三城”建设监督员证。陈具才代表老干部讲了话。
第六站,卓峰箱包制造扶贫车间
卓峰箱包制造扶贫车间始建于2020年10月,位于清源镇城关村,投资320万元,有各类设备143台(套),现有员工75人,高级技师3人。采取“党组织+公司+扶贫车间+农户”模式,帮助带动脱贫增收。市场需求稳定,销售渠道、产量及品质有保障。周边群众可以通过扶贫车间实现就近务工,为城区附近陪读家长提供了务工便利,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